在绵密细雨的连绵三日里,寻找一份暖意融融的美食与葡萄酒相伴,正是对寒冷和湿气的一种抗争。成都那边,天气如同一位温柔的女士,用摄氏10度左右的温度轻抚着每一个角落,而我,却在「皇城老妈」的门前徘徊,那里的麻辣锅仿佛是一道心灵上的解冥想。
餐厅内弥漫着花椒、辣椒、胡椒等香料独特而浓郁的味道,它们似乎有能力驱散外界带来的寒意。在这里,每一口麻辣锅,都需要蘸上那碗清澈见底的小麻油,这不仅是一种护胃法宝,更是一种让味蕾得以苏醒的小技巧。经理的话语让我明白,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品尝到食材本身的风味,而非被辛辣所盖过。
吃川菜,我总是停留在“好不好吃”、“香料用得是否平衡”、“处理是否细致”的层面上,但此刻,我似乎已经从一个外行走向了另一种境界——学会了一点点饮食智慧。而将葡萄酒加入这个复杂而精深的情感交织之中,则显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朱童首席侍酒师提到,川菜因其繁复的香料使用,使得配对变得尤为困难。他说,不是为了冲击那些繁丽口感,而是在舌尖失去敏锐之前保护它。在选择葡萄酒时,他倾向于选用体重较重、单宁强烈的大多数白葡萄酒,因为它们可以调和过重的香料味,让整个美食变得更加柔顺。这样的安排,让我仿佛能品尝到更多未知的情感和乐趣。
朱童曾就读巴黎蓝带厨艺学院,如今他坐镇酒店内,为客人推荐最适合川菜配对的葡萄酒。我听他谈论如何选择油质丰富或微甜型白葡萄酒,以形成保护舌头的一层圆润膜,或避免腻化,并举例说明德国Riesling如何与水煮鱼完美搭配,在冰镇后的微甜中既保护舌苔又能中和辣味,将火辣转化为轻快明丽。
这场三日两晒之旅,一场关于寻觅与发现、享受与传承的心灵旅行,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