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历史和文化渊深。端午亦称端五,其“端”字与“初”同源,而“五”字则与午月相通,正如它在地支顺序中占据的位置一样,五月确实是午月。此外,由于午时被认为是阳辰,所以端五也被称为端阳。而五月五日,因为月、日皆为五,所以又被称作重五或重午。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有许多习俗要遵循,比如吃粽子并将其悬挂于门上,以艾或菖蒲驱邪,并系上长命绳子。在某些地区,还会饮用含有雄黄的酒以消毒,同时进行龙舟比赛等活动。粽子的名称来源于其形状,有棱角且内裹着糯米,因此得名;而筒粽,则是指用竹筒盛放米饭后再煮熟。
这种美味食品不仅在端午节期间流行,而且在夏至时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在中国人民中,这个吃粽子的习俗已经延续了数千年,其背后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我们今天就来探索如何制作这道传统佳肴。
制作方法:
材料:
粽叶
粽绳
糯米
五豆(花生米、红豆、青豆、腰豆、蜜豆)
五花肉
步骤:
首先,将新鲜采集到的竹叶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煮几分钟,使其柔软易折,然后沥干,但不能完全去除水分。
糯米需要淘洗干净,但无需浸泡。
五豆应提前一晚浸泡至软化。
五花肉切成小块,然后加入适量生抽调料腌制半小时。
将糯米倒入装有淘洗好的盆中,与已浸泡好的五豆混合均匀,再加入少许精盐继续搅拌均匀。
包粽子的过程可以参考图像(取两片粽叶对折形成封闭漏斗型,将其中一层糯米和甜品混合包裹好,每次只包一层,最后收口,用棕色绳子紧固成三角形)。
将包好的粽子放在压力锅中,加足清水使之没过粽子表面,在开火后待锅内水烧开后再下锅盖焖煮20分钟左右,然后解气打开盖,让烟气排出,将所有粽子翻转一次重新放回锅内继续煮20分钟,或直到糯米变软即可取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