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进口食品中包括葡萄酒,都必须附有中文标签?近日,《南方都市报》发表的《广州市民买进口虾包装上没中文 获10倍赔偿》一文,不仅提升了消费者对食品知识的认识,也加强了他们维权意识的锻炼。
该文详细介绍了一名广州市民谭先生在华润万家超市购买了四盒“阿根廷红虾”,共计花费1,272元。然而,事后谭先生发现这些虾包装上的外文标签未能提供任何中文信息。基于《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谭先生将华润万家告上了法庭,最终胜诉,并获得了退货和十倍赔偿共计12,720元。
根据《食品安全法》,所有预包装的进口食品必须配备中文标签和说明书。如果没有,这些产品就被视为不符合标准,被禁止进口和销售。这条法律同样适用于葡萄酒。许多所谓的“进口葡萄酒”实际上并未在瓶身上印制出中文标签,有可能是假冒伪劣或者非正规渠道引入,这让消费者需要格外小心。
一般来说,无论是通过正当渠道还是其他途径引入市场的葡萄酒,都应显示两种不同语言的标识:原产国官方语言或国际通用语言作为正面文字,而中国市场流通前必需贴上的则是中文背标。虽然外文背标可以保留,但也需附加相应数量与内容的一致性要求。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中文背标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理解复杂多变的世界各地葡萄酒品种、风格以及价格层级。此外,它也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利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准确无误地选择自己喜爱且信赖品牌之中的产品。
最后,对于这些信息,我们了解到海关对进口葡萄酒中包含哪些关键数据,如净含量、酿造时间、生产商名称等,以及一些额外信息,比如酿造品种、采摘年份等。这样的透明化倡导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能力,也促使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