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王者视民为天,而民众则以食为天。古人早已重视美食文化。而今,在当代的美食盛宴中,火锅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或许有人以为火锅这种美食仅流行于近代,其实,只能说“火锅”这个名字是近代人的发明。然而,翻阅历史,我们发现火锅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广泛存在,只不过当时称之为温鼎,又称古董羹。
那么,最早的火锅又可以追溯到何时呢?考古资料表明,大约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具有火锅功能的陶鼎。在1989年,南京高淳县固城镇朝墩头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大约四千年的“四足双层陶鼎”。尽管它只是一件残缺的夹砂陶四足双层方鼎,但从其结构中依稀可见奥妙。这件器物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放置要烹煮的食物,下面一层用来烧煮炭火。人们可能会将肉类置于上面一层,然后在下面一层点燃炭火,将其煮熟,从而形成了一种羹汤。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边吃边烹特质方鼎已经开始演变。上層仍旧放置烹煮食品不变,但下層防止炭火燃料的一層兩側已經出現了fire门,用來專門更換炭灰。而方鼎周圍還有一些小孔用於透氣,此時,fire pot 的雛形已經出現了。但在商周時期,fire pot 仍然是一種奢侈品,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受到,而平民百姓則無法接觸到。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fire pot開始小型化後,便走入尋常百姓之家。而此時邊吃邊烹的时候蘸點鹽、胡椒等調味品的習俗也逐漸形成。此外,不同朝代對於fire pot 的器具和吃法都有所變化。在魏晋時期,因為fire pot更加普及,所以人們開始研究如何製作不同的鍋底,如麻辣鍋、雞湯鍋等,並且發展出了多樣化的地道地方風味。
乾隆皇帝尤其喜愛飲用這種菜肴,他曾經舉辦過一次名為「千叟宴」的盛宴,這次宴會上的菜肴包括酸菜鍋、野味鍋以及燕窩鍋等,以此展現當時宮廷中的豪華與奢靡。在這場盛宴中,一共準備了1,550餘個不同類型的小碗,每碗都是由專業廚師精心制作好的各式各樣的小炖子,這場活動吸引了五千多位賓客前來品嘗,使得這場「千叟宴」成為歷史上的一個難以忘懷的大型餐飲活動。此外,在清朝末年,由於慈禧太后對於菊花熱情相當,她創造了一種特殊形式的菊花燉肉,即將生鶏片和魚片放入裝有金菊花瓣的小碗內焖制,以營造獨特香氣,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元素融合的一個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