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我在世界葡萄博览园的智能温室中,目睹了一群葡萄种植户对那里的葡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华社记者张宇拍摄了这一场景。
7月29日至8月2日,举行了一场被誉为“葡萄界奥运会”的世界葡萄大会。这五天里,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0万人参加,这包括了学者、专家、企业家以及各界观众,他们都聚集在北京延庆县,以交流关于葡萄遗传与育种技术。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是一个环绕山峦和水库形成的盆地,全县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74%,pm2.5浓度是全国最低。这里不仅培育出了高抗寒、高品质酿酒和鲜食用的优良品种,还拥有燕山造山运动形成的地质结构丰富土壤,对于种植适宜。
2014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第十届世界葡萄大会上,中国、澳大利亚和克罗地亚共同竞选2014年第十一届大会,最终决定在中国北京召开。当时中科院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对延庆县进行考察,最终确定将这次会议安排在这里举行。
这次大会不同于以往单一形式,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办会体系,其中包括参观、学术报告、科普展示、体验活动等多个方面,让参与者既能享受学习,又能感受到当地文化特色。作为重头戏的是学术会议,有34个国家代表参加,并发布267篇论文摘要,从研发到产业发展全方位展现最新成果。
世葡会负责人梁俊杰透露,在主题报告中,《培育抗生物胁迫品种》等几篇论文,被认为是目前科研水平的一大进步。我了解到了许多前沿研究成果,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份宝贵财富。
此外,一次名为“酿造中的‘葡萄酒乡’”新闻发布会上,由北京延庆与河北怀来两县共同推出延怀河谷产区。本次世博会上,我们首次亮相,将26家企业集中展示产业共建成果,为品牌概念加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