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酒文化的顺口溜: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增长4.24%,手游下载量回升。国内大型主机游戏走向国际,凭高制作规格寻求投资与回报。ChinaJoy期间,“出海”成为热门话题,服务商增多讨论用中国文化打造差异性。
如何将中国文化出海?前波兰驻华大使馆雇员Damian Jaskowski提出“抓住锚点”,即能引起海外玩家关注的东西,如《黑神话:悟空》中的“西游记”。此举利用了大量《西游记》影视作品在海外的影响力,使孙悟空成为了熟悉的角色背景。
另一个例子是重叙事角色扮演游戏《奇唤士》,使用波兰历史作为背景,以拉斯普京为文化锚点成功吸引评论区讨论。在欧洲玩家对角色的形象一致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一款国内厂商开发的手游因设计美少女翼骑兵装扈遭遇争议,说明需要谨慎选择不形成固有印象但熟悉的元素。
在传统文化中找噱头需注意其是否已在海外形成固有印象。如果要抛弃这些重束缚,那就得更谨慎地寻找熟悉又无根深蒂固影响的元素来作为锚点 —— 如同《西游记》之于《黑神话:悟空》。
请想象如果有一款以春秋战国背景发行到欧洲,以“孔子”为噱头,它会吸引玩家吗?答案是不,因为孔子虽然知名度有一定,但大部分年轻人对他缺乏关心,而且会把他与“无聊”等词语挂钩。
我们或许可以归纳更通用的范式,这个范式将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如何找到连接中国文化与海外玩家的那个点。首先,我们仍然要把“文化锚点”和本地化再度区分,在中国游戏出海中,本地化不是核心,而是解决语言和表面的问题。在这之外,厂商更要考虑怎么把更核心的“文化融入到游戏中”,营造差异性,吸引玩家。
例如,《Kings Choice》的邂逅恋人的桥段基于这一桥段衍生的宣传吸引了许多玩家 —— 这一剧情内核来自于《甄嬛传》,而它也飞快地深入了海外玩家的心中。此外,还会把同地区节日与中式文化之间共同点作为简单明快的噱头,如古风宫廷手游结合圣诞元素营造氛围,让北美玩家识别其中浪漫元素,不仅适应他们,更让其他陌生中国元素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