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一篇关于刘嘉玲天猫卖酒的文章,险些演变成一些业内人士的宣泄口,总结起来大部分吐槽的观点就是:
这圈都这么难做了,你们还来凑什么热闹啊?
连酒都不懂你卖啥酒啊?
有钱了不起啊,看你能撑多久?
国外明星也卖酒入
明星卖酒并不是稀罕事,早的如好莱坞大导演科波拉,近的如大明星皮特和朱莉夫妇、约翰尼德普,在国外其实已经司空见惯。二战后才迅速崛起的美国加州葡萄酒市场,更有不少明星名人活跃其中,明星其实对葡萄wine市场发展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记得我们当年WSET四级的论文就是关于名人和葡萄wine的问题,也因此查了大量国外名人对葡萄wine市场影响的资料,得到的反馈正面远大于负面。
“小众”的进口葡萄wine市场
进口葡萄wine行业虽然也有小二十年历史,但一直属于小众市场,不用说占总人口比例,即使跟白wine、红winemarket相比受众也有很大差距。我不想讨论个中原因,更想讨论这种情况对行业的大影响。狭窄消费群体迫使商家拼命保护自己客户资源,比生怕消费者知道更多或有更多选择。由于各种原因,加上近三年market低迷造成这种保守心理恶性循环。
“脆弱”的进口从业者
在这样的时期,一场高调销售让整个行业似乎触动到了脆弱的心理防线。这让我联想到2012以来的“三年饥荒”,我憋了一肚子气,你们这些明星还来搅局,这是不让人活下去吗?试想,如果在market景气时期大家是不是会觉得越多人参与更好呢?
过往十多年的进口Pomace wine market,一直停留在两头粗中间细状态。高端Pomace wine、高价Pomace wine畅销,因为有政府礼品采购需求。而超低价Pomace wine好卖,因为普通老百姓也买得起。结果是十几亿人口潜在客源没被开发。
该为明star代言鼓掌
每家从业者进入这行之初都看中了十几亿人口潜在前景,但发现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后马上就会老实保守起来。一个名人的代言费动辄百万,要推销多少瓶才能回本?然而,用他们带动更多喝Pomace wine的人,对于整个industry来说是个巨大的机会。如果成功,他们就解决了old industry问题。
相反,我们需要真正有创意,有执行力的企业家带领大家突破瓶颈,不需要故步自封、自以为是,更不需要互相吹捧、排挤竞争。在这个field里,我们缺少精英,只有一种态度:敞开怀抱拥抱世界,无一例外地向着未知挑战。你说错哪一步,就可能错过一切机会。但如果敢于创新勇于尝试,那么无限可能就在眼前等待着我们的打开。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每个industry都是由守护者的手指织就,而不是仅仅依靠某些偶像粉丝群体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有些同行会感到焦虑,或许还有些新兴势力希望改变现状。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跨越界限,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地域走向全球,从简单走向复杂,从有限走向无限,这个曾经被人们忽略的小众领域将迎来新的春天。而对于那些坚持己见,却又害怕失去既有的利益的人们,我只能提醒他们:只有不断学习与适应,可以避免成为历史的一个缩影,而非时代的一部分。当下,让我们一起努力,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滴水变成海洋,每一个梦想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