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2月16日,鲁迅在日记上写:“午后同柔石、雪峰出街饮咖啡。”这次喝咖啡,鲁迅去了当时北四川路998号的公啡咖啡店开会,这次会议正式确定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中华艺术大学召开成立大会,揭开1930年代左翼文动的新一页。 “左联”成立标志着左翼文艺界一次大团结的出现。“左联”成员具备双重身份,过着双重组织生活。除了文艺方面,“左联”很大部分活动都是性的,如集会、、贴标语等,这些活动都是跟党有关的活动。毫无疑问,“左联”在反击的文化围剿和文学创造以及理论译介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巨大成就。1931年,“左联”成员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在参加一次党会议时被出卖,遭到枪决,史称“左联五烈士”。鲁迅为柔石的遇难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 “左联”先后创办的机关刊物有《萌芽》、《前哨》等几十种,对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等文艺观点进行了批评。对当局的文艺政策,进行了批判和斗争。在创作方面,作家在左联刊物和其他进步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如鲁迅的《故事新编》以及他和瞿秋白的杂文,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在“左联”的培养下,涌现了沙汀、艾芜、艾青、蒲风、聂绀弩、徐懋庸等一批文学新人,成为上世纪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力量。当时的上海文坛基本被“左联”及其左翼作家所“垄断”。 中国咖啡交易网:www.gaf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