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葡萄酒圈中,关于意大利葡萄酒的“五朵金花”说法颇具盛名。其中,张清清女士是这“五朵金花”中最早涉足意大利葡萄酒经营的先驱者。原是一位专注于出口高品质鞋履到意大利的商人,2000年前后,她的事业发展顺利。在与意大利频繁接触过程中,她对那里的葡萄酒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兴趣。于是,在2006年,她决定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推广销售意大利葡萄酒。
起初,这一尝试得到了一个来自意大利侍酒师协会朋友的支持。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知名度高的侍酒师,是多年的专业人士,对待选购和品鉴都非常认真。“这个好朋友帮我们直接选购了十几个产区三十多个品牌的大量款式。”张清清回忆,“虽然第一次只进口两个货柜,但经过一千多款次筛选,只留下两百余款,这些来自威尼托、托斯卡纳、皮埃蒙特、大不列颠尼亚等地。”
然而,当这些 意大利葡萄酒运抵广州时,也遇到了挑战。“当时刚刚进口回来感觉不好,我就决定把这款雪藏了一段时间。”她提到,“比如有一款蒙特布查诺(Montepulciano di Abruzzo)葡萄酒,它颜色深重单宁重。当时感觉不好,就决定放几年再尝试结果非常好!于是我马上‘复活’这款并开始大力推行。这款还曾获得《品醇客Decanter》大奖。”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还有消费者对意大利葡萄酒认知度低的问题。“大家觉得意甲也有吗?”许多人会问这种问题,所以在推广的时候,不仅是卖葡萄酒,更是在传播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
从事这一行业已经十年了,张清清用“耐得住寂寞”来总结她的经历。她坚持走私人小众客户路线,对于选择产品专业度要求极高。不管是哪种类型,都要保证冷藏柜运输,以确保品质。现在,他们重点选择的是中、高端产品,以满足那些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顾客。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根据品质而不是品牌来选择他们喜爱的佳酿。
除了中、高端产品之外,他们也提供一些物美价廉的大众化价格点,以应对团购和批发需求。在过去的一切努力下,现在他们已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组织小型品鉴会,让顾客自己体验,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举办规模大的活动但效果一般。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张清清变得更加自信,在选择商品时。她认为100元以下最受欢迎的是西西里黑珍珠(Nero d’Avola)还有皮埃蒙特巴贝拉(Barbera)。但对于坎蒂(Chianti),她并不看好,因为它性价比更低。而且他们发现二三十人的小型活动效果更好,因此现在他们常常举办这样的聚会,并提供配餐以提升体验。
最终,张清明认为,无论如何,要坚守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因为这是真正魅力的源泉。此外,即便中国市场尚未成熟,她仍然相信消费者的需求将随着时间而变化,最终寻求更多自然、优雅以及真正价值观念上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