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文化与酒文化的出海之道: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化传播?
《2024 年 1—6 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 年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达到了85.5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此外,海外手游大盘下载量也呈现了回升趋势,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手游市场最大的产品生产国。此外,主机游戏市场实销收入达到7.97亿美元,同比增长6.6%。
在ChinaJoy期间,“出海”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轻度、中重度手游厂商还是主机、PC 游戏开发团队,都在谈论着海外市场。而展馆里的出海服务商数量也比往年有所增加。
在讨论如何将中国文化带到海外时,一些人提出了“抓住锚点”的概念。Damian Jaskowski表示,这个锚点可以是一个名词、一个角色或者一段传说,它能迅速引起海外玩家的好奇心和关注。
例如,《黑神话:悟空》通过西游记这一文化元素吸引了大量玩家。这款游戏成功地抓住了“孙悟空”这一知名角色,但同时避免了由于之前对这个角色的了解而产生的预期偏差。
另一款成功案例是《奇唤士》,它使用波兰历史作为背景,并以拉斯普京作为锚点。这不仅帮助玩家快速理解游戏背后的故事,还促进了社区讨论,从而提升了游戏的二次传播能力。
然而,不所有知名角色都能成为有效的锚点。在欧洲,一款国内厂商开发的手游因为设计了一位翼骑兵装扮的美少女角色遭遇反响冷淡,因为翼骑兵是一种严肃且熟悉于波兰等地的人们会对其有清晰认知,与美少女形象相去甚远。
因此,在寻找适合国际化的大型主机或PC 游戏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那些既符合本土审美,又不会被视为过时或无聊的元素。孔子虽然在欧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他可能并不具备足够吸引力来成为这样的一块“噱头”。
本地化并非核心问题,而是解决语言和表面的文化、审美问题。而真正关键的是找到连接中国文化与国际玩家的那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锚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营造差异性,让国际玩家感受到独特性的同时,也能够更容易地解读其他更为陌生的中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