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ChinaJoy期间,我注意到“出海”这个词汇频繁出现,无论是轻度、中重度手游厂商,还是主机、PC游戏开发团队,都在讨论海外市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更多地谈到了如何用中国文化打造差异性。
我和Damian Jaskowski,以及一些游戏制作人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Damian Jaskowski强调说,文化产品输出到海外,最关键是要抓住“锚点”。所谓“锚点”,就是能迅速引起海外不同地区玩家关注与好奇的东西,它有可能是某个名词、某个角色、某段传说乃至某种印象。
《黑神话:悟空》就抓住了这样的一个文化锚点——西游记。在 Damian Jaskowski 的建议下,他们成功地利用了海外对《西游记》知名度较高的事实,让游戏成为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中国文化背景题材。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发布的推广内容中看出来,比如询问国外玩家除了孙悟空以外,还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角色?玩家的回答包括猪八戒、玉皇大帝等多个角色,虽然对角色的描述不一定精准,但也能反映出他们对于整个故事和游戏调性的接受程度。
另一个例子是重叙事的角色扮演游戏《奇唤士》,它由一家波兰公司开发,而Damian Jaskowski则作为其海外发行顾问之一。在研发之初,他们本想做一款完全架空世界观的游戏,但最后还是使用了波兰的某段历史作为背景,并且选择了拉斯普京作为文化锚点,因为他是一个全世界玩家都熟悉的人物。结果,他们确实成功地吸引了大量讨论,并有利于二次传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何知名角色(或者角色类型)都可以作为锚点。例如,一款国内厂商开发的手游曾遭遇欧洲玩家的争议,因为欧洲玩家非常注重角色的形象的一致性。而另一款手游因为翼骑兵装扮美少女角色的设计,在波兰等地遭遇类似问题,因为翼骑兵是一种流行但严肃的文化要素,与美少女形象相悖。
因此,我们想要在传统文化里找噱头,就得注意它是否已经在海外形成了固有印象。如果需要抛弃这份影响,那就得更谨慎地寻找那些既熟悉又没有形成根深蒂固影响的文化元素来作为锚点 —— 如同《西游记》之于《黑神话:悟空》一样。
此外,在这种重建构题材的手游中,有些聪明的厂商还会把同地区节日与中式风格之间共同特征作为简单明快的情节噱头,如古风宫廷手游结合圣诞元素或其他节日元素,以营造一种特殊而吸引人的氛围。此举不仅适用于未了解中式节日习俗的地方,也为那些不太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但希望体验浪漫情境的大型全球市场用户提供了一条通道,使其能够迅速识别其中的情感层面,从而增加趣味性并促进销售成绩。
总结来说,要想让中国游戏走向国际市场,不仅要考虑本地化,更重要的是找到连接中国文化与全球认知之间那个共鸣点,即所谓“抓住‘锚点’”。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产品更加贴近目标市场,同时保持其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