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自己10岁那年,手里紧紧握着一支小笔,试图在纸上勾勒出大人们的轮廓。那时候,我总是好奇为什么画上的眼睛和嘴巴看起来比现实中的要大那么一点。我会问妈妈,为什么画的人看起来好像都笑着一样。妈妈耐心地解释说,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描绘人脸,这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到你的表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尝试画人物了。12岁的时候,我终于能够模仿出一些更复杂的人物面孔了。不过,每当我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家人时,他们还是会对那些不够逼真的细节提意见,比如鼻子太扁了,或是耳朵不够圆润。但是我知道,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慢慢地,我开始意识到,真正重要的是捕捉到人物内在的情感和特征,而不是外表上的细节。这让我更加投入到了学习如何通过线条、颜色和构图来传达一个人的情感状态。我发现,即使是在最简单的素描中,也能体现出一个人性格或情绪的一面。
现在,当我回头想起那个10岁的小男孩,用力抓住小笔时,不禁莞尔。在那个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向何方,但他已经迈出了成为艺术家的第一步。而现在,那个12岁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更多关于如何将人类形象化为画面的技巧。尽管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他知道,无论多么困难,都有可能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最终变成一个真正懂得如何“画”出人类世界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