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餐与葡萄酒的完美结合时,我们不应急于追求一成不变的搭配规则,而应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两者的关系。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我们要将特定的葡萄酒与某道菜肴相配,以及这种搭配能为我们的味蕾带来怎样的享受。
葡萄酒,作为一种神奇的饮品,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多种角色。无论是在古埃及或是中国的大地,无论是用水果、粮食还是大麦酿造出的酒,都曾成为人们欢乐和放松的一剂良药。在欧洲城市缺乏洁净饮用水的情况下,酒甚至成为了安全的饮品来源,使其在餐桌上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然而,在现代社会,当侍酒师职业化和品酒晚宴成为葡萄酒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餐桌上的“喝喝酒吃吃菜”开始变得复杂而精细。今天,我们可以说,每一口菜都有对应的一款特定葡萄wine,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和复杂度,或许还能弥补菜肴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
但我们是否真的了解,为何要这么做?传统上,这些搭配往往基于经验,而对于这些原理的解释一直显得含糊不清,即使是权威机构WSET在他们教材中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直到最近,一篇名为《Wine With Food》的文章由Tim Hanni MW撰写,并被纳入最新版本的教材中,这份理论将所谓“酸甜苦咸鲜辛辣”的五个基本味道与葡萄wine之间进行匹配。这套理论虽然没有科学研究那么严谨,但至少为经验提供了理论支持。
牛肉与强劲红葡萄wine之间原本认为需要蛋白质软化单宁,现在发现主要原因竟然是烤炙过程中的盐分抑制了苦涩感,让整体风味更加饱满。而白葡萄wine与海鲜之间看似稳固的事实,也被揭示为柠檬汁带来的酸度才是关键。此外,生蚝与白葡萄wine也同样依赖柠檬汁作为催化剂才能实现最佳匹配。
因此,在追求“好不好”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这么搭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欣赏并享受这场关于中餐和葡萄wine之间美妙互动的大舞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