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富邑集团公布2019年半年财报,显示了其有机增长率的历史新高。据统计,2018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7.2亿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8.95%,但进口金额增长1.1%,达到35.4亿美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逐渐细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的葡萄酒,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小众酒和知名庄园酒都有望并存发展。
资深葡萄酒爱好者潘先生表示,他喜欢探索一些不太出名的葡萄酒产区,找到那些生产量极少、几乎难以在市场上找到的小型酿造厂的产品。他这样做既能体验到独特且个性化的味道,也可以在社交场合中成为谈话的话题。
消费者对小型酿造厂和某些著名品牌的需求增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产品通常价格更具竞争力,因为它们不是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不过,一位葡萄酒商指出,即使是一些最近迅速流行起来的小型酿造厂或所谓“网红”品牌,其实际价值往往并不如外界所想:例如,他们可能仅依靠包装设计和营销策略来吸引消费者,而实际成本远低于售价。
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知名庄园品牌存在误解,因此,在对这类品牌持保留态度的情况下,有些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看似性价比更高的小型酿造厂产品。然而,从业人员林立蔼提出了一个不同的声音,他认为人们往往低估了知名庄园与新世界地区精品 酒之间品质差异,并且过高地评价了后者的价格区间(一般在400至1000元人民币/瓶)。他强调,只要二级到五级庄园品质可靠,而且管理技术成熟,并且价格相对透明,那么这种类型的商品其实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林立蔼还指出,尽管知名庄园品牌毛利率只有10%左右,而精品区域最高毛利率可达30%以上,但许多商家仍然愿意选择普通葡萄酒,因为前者的溢价空间较小。而对于他来说,不仅如此,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即便是最优秀的人才也不一定能轻易获得进入这些顶尖经典制造商供应链的大门。(作者: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