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hinaJoy期间发布的《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85.5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海外手游大盘下载量也止跌回升,而中国成为了当下全球手游市场最大的产品生产国。此外,由于高制作规格,大型主机游戏正走向国际市场寻求投资和回报。
作为侧面印证,“出海”是我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无论是轻度、中重度手游厂商还是主机、PC 游戏开发团队,都谈论到了海外市场。而在展馆里,“出海”服务商比往年多了许多,他们正在讨论如何用中国文化来打造差异性。
要让中国文化在海外深刻印象并且受欢迎,并非易事。Damian Jaskowski曾经说过:要想成功地输出文化产品到海外,就必须找到“锚点”。所谓“锚点”,就是能迅速引起不同地区玩家的关注与好奇的事物。这可能是一个名词、一位角色、一段传说或一种印象。
例如,《黑神话:悟空》就抓住了“西游记”的这一文化锚点。在这款即将上线的手游中,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因为它不仅仅依靠孙悟空这个角色,而是借助大量《西游记》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孙悟空形象,这些作品使得“西游记”成为欧洲乃至北美玩家较为熟悉的一种背景故事。这一点对于《黑神话:悟空》的推广也是有利的,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让玩家可以更加接受整个故事和调性。
此外,还有一款以波兰历史背景为主题的手游《奇唤士》,它使用拉斯普京这个角色作为文化锚点。在Steam商店评论区,有很多讨论围绕着拉斯普京展开,这对二次传播非常有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知名角色的都可以作为锚点,如欧洲玩家对于角色形象的一致性的严格要求导致了一场关于“黑龙翅膀尺寸”的争议,以及国内厂商开发的一款手游因为翼骑兵装扮而遭遇类似问题。
因此,要想在传统文化中找噱头,就得注意它们是否已经形成了固有印象。如果需要抛弃这些重束缚,那就得更谨慎地寻找那些熟悉又未形成根深蒂固影响的元素来作为新的锚点——就像《西游记》之于《黑神话:悟空》一样。
总结来说,在谈及如何让中华文明走出去时,我们或许可以归纳一个更通用的范式,即如何找到连接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地玩家的那个共同语言。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本地化虽然重要,但真正关键的是要把核心的问题放在前面——怎么融合更多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的游戏既贴近本土,又能吸引全球用户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