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这一观点体现了古人对美食的重视。而在现代,火锅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美食活动,其历史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悠久。事实上,火锅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使用陶鼎进行烹饪。
1989年,在南京高淳县发现了一件距今大约四千年的“四足双层陶鼎”,它具有河南龙山文化的特征。这件陶鼎分为两层,上层放置食物,下层用于烧煮炭火。从当时社会生活推测,人们可能会将肉类放在上面,一边吃一边烹制。在商周时期,这种边吃边烹的方鼎开始演变,上层仍放置烹煮食品,但下层防止炭火燃料的一层出现了专门更换炭火的火门,以及透气的小孔,此时火锅雏形初现。
然而,在商周时期, 火锅仍然是一种奢饰品,只有王公贵胄才能享用,而平民百姓难以接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小型化和普及化,使得这项饮食方式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此刻,不同汤底和调味品(如盐、胡椒)的习俗也形成。
各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器具变化和吃法,如魏晋時期讲究多样性与丰富性;唐朝称之為「暖鍋」,白居易《問劉十九》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描述即是如此;宋元時期則因應肉片薄而快速熟透,又出現了筷子夾著肉片涮一次就能享用的「涮鍋」習慣。
明清時期各地發展出不同特色,如四川麻辣香鍋、老北京涮肉等,以致於統治者亦發明精美器具供自己享用。乾隆皇帝尤其喜愛此飲,每舉辦宴會必備此菜之一,即所謂千叟宴中所見之盛宴,最為奢華且歷史悠久。
最後提及慈禧太后對菊花鍋特別喜愛,她獨創菊花鍋,用名貴鸡汤或肉汤做湯底,再加入生鸡片、鱼片焖煮,然后加入精心处理过的金菊花瓣,使得清香鲜美带有花香,是一种典型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吸收外來元素後融合成新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