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中的物价泡沫
物价泡沫是指在短期内由于市场过度乐观、信贷扩张等因素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急剧上涨的情形。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经济增长快、需求大于供应时。历史上著名的物价泡沫包括1920年代美国的“罗杰斯·沃森”时代和1970年代初期西德(今德国)的物价高涨。这些泡沫最终都以通货膨胀和经济调整为标志而破裂。
20世纪70年代油價危机与通货膨胀
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石油产量受限导致原油价格暴增。这一事件被称为“第一次石油ショック”,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段时间里,一加仑汽油可能会花费超过30美分,而同期食品价格也呈现显著上升,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力减弱,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房地产市场的狂热与崩溃
房地产市场也是容易产生历史性高峰并随后崩溃的一个领域。例如,在2007年之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持续增长,并伴随着不断上升的人均家庭收入以及对拥有自己的住所这一美好生活目标的大众追求。但当金融机构开始大量提供低利率抵押贷款给购房者时,房价迅速飙升,最终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其直接原因之一就是房市灾难性的崩盘。
互联网行业兴起与股票市场飙升
在1995年至2000年间,即所谓“ доткому”时代,大约有半个世界的人相信互联网将彻底改变商业模式,并因此推动了科技股价值飞跃。当时像雅虎(Yahoo!)、亚马逊(Amazon)、eBay等公司创立并迅速壮大,他们能实现巨大的财富转移,使得一些投资者成为亿万富翁。而到了2001年,当投资者的乐观情绪突然消退,以及对于新兴技术前景不再充满信心之后,这场股市狂欢很快结束了,从而进入了一段长时间内相对平静但又略显忧郁的地界。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币汇率由原来完全控制型转向管理浮动制,同时中国加入WTO,加之国内外资流入增加,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使得人民币汇率逐步走向国际化。然而,由于政策制定的不确定性和国际环境变化,如2015-2016年的美元走强以及2019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全球经济衰退等因素,也使得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系列波动,从而影响着出口企业成本及居民购买力,为国内外投资者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激励他们寻找新的机会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