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汉武帝时期,葡萄与葡萄酒被提倡种植和酿造,“在离宫别馆尽种之”,这标志着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开端。魏文帝曹丕更是对葡萄酒赞不绝口,他认为它“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善醉而易醒”,这种高雅的情趣深受后人的喜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葡萄酒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这一时期正值文化交流频繁,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品尝葡萄酒。他甚至亲自督造了多批高质量的葡萄酒,并将其广泛用于祭祀和宴饮中。这股风潮很快传遍了民间,在长安西市和城东曲江,就有少数民族经营的小型酒店,那里聚集了一群文人雅士,他们常常在那里举行聚会。
唐代还出现了一种蒸馏制成的白兰地类似的清香型烈性酒,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酿造技术。元朝以后,由于统治者接触到欧洲文化,对葡萄酒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对此进行了大力推崇。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记载道:“太原有许多好葡萄园,酿造很好的葡萄酒。”直到现在,在太原仁寿村仍然可以找到那些已有数百年的古老橡树,它们见证了悠久的历史。
尽管如此,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由于闭关自守和农耕经济主导,加上生活水平较低,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粮食生产,以满足基本需求为首要任务。此外,因为粮食易于保存,所以以粮为原料制作的手工或小作坊生产的黄、白两类烈性发酵 酒成为了中国主要饮料,而非其他国家那样以果实(如苹果、梨)或谷物(如玉米、高粱)作为基础材料制作出不同的类型,如威士忌、伏特加等,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人文情怀。而且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向东移,同时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落后的经济条件,也是影响我国产生本土特色水果及相关产品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欧洲的一些水果品种抗病能力较弱,以及我国东部季节雨热同季也限制了这里某些水果品种尤其是欧式红皮美味佳肴——苹果与梨以及其他水果开发利用。但同时也是我们自身学习借鉴并改良新品种所需面临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