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我在世界葡萄博览园的智能温室中,目睹了一场关于葡萄种植的盛会。新华社记者张宇的镜头捕捉了这一幕。紧接着,7月29日至8月2日,在北京延庆县举办的世界葡萄大会如期召开,这是被誉为“葡萄界奥运会”的盛事。在五天时间里,全程吸引了10万人次参与,其中包括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和观众,他们齐聚一堂,以交流葡萄遗传与育种技术为目的。
世界葡萄大会选择了燕山下作为其舞台,这里的自然环境极具优势。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是一个环山之地,有着丰富的地质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使得这里成为培育高抗寒、高品质酿酒葡萄品种的地方,如北红、北玫和鲜食葡萄等。此外,燕山造山运动形成的地理特征也为这里提供了优越的土壤条件,使得它成为适合种植高质量葡萰产品的地方。
2010年8月,在美国纽约州举行的第十届世界葡萄大会上,我们决定在中国北京召开2014年的第十一届会议。当时,我们还没有预料到这将是一个突破性的会议,它不仅仅是一次学术交流,而是一个集体验、科普教育、合作洽谈于一体的大型活动。
本次大会邀请到了来自34个国家及地区358位知名专家,他们分享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并展示了267篇论文摘要。本次会议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全球在育种技术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以及这些进展如何影响我们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聆听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报告,比如《培育抗生物胁迫的品种》、《基于细胞变异分子遗传应用研究》,这些都是当今科学界前沿领域的一部分。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对我而言,这是非常宝贵的一份财富。
此外,本次世博会上的另一个亮点是现场交易市场。在七天内,专业观众达到了50600人次,达成了近4.5亿人民币级别贸易意向,这对于提升国内同类博览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所有参展商都是生产商,因此能够直接看到最终产品,为参观者带来了更真实且直接的情感体验。
世博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土地。园区占地约3000亩,汇聚1014个来自世界各地独特优质特新品种。我相信,即便世博会结束后,它们仍然能够继续激励人们探索更多未知领域,为我们的未来铺平道路。而且,不久之后,我们将通过主题活动,如中秋节或教师节,将这片园区打造成一个更加多彩多姿的地方,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其中美妙的一面。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我有幸见证了一段特殊历史——北京延庆与河北怀来的合作。这两座城市因为共同的地理位置优势,在发展酒庄文化旅游项目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联合推出了延怀河谷产区品牌概念。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层面,都存在一种区域间协同发展的情感连接,使得相互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一起前行,从而共同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