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文化的出海之道:抓住红酒中的文化锚点
在这片海洋中,中国游戏文化的帆船正向着红酒之风驶去,而出海之道则是我们追寻的那颗璀璨星辰。今年 ChinaJoy 期间发布的《2024 年 1—6 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 年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达到了 85.54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4.24%。海外手游大盘下载量也止跌回升,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手游市场最大的产品生产国。而主机游戏市场实销收入达到了 7.97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6.6%。
作为侧面印证,“出海”是我在 ChinaJoy 期间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在轻度、中重度手游厂商和主机、PC 游戏开发团队中,无论是谈论到海外市场还是展馆里的出海服务商,都越来越多地提及“用中国文化打造差异性”。
要知道,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时,最关键的是要抓住“锚点”。所谓“锚点”,就是能迅速引起不同地区玩家的关注与好奇的东西,它有可能是某个名词、某名角色、某段传说乃至某种印象。
例如,《黑神话:悟空》就成功地抓住了“西游记”的文化锚点。它不仅仅依赖于孙悟空这一角色,还深入挖掘了整个故事背景,让玩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这个角色的存在。这一点可以从《黑神话:悟空》团队在海外发布的推广内容中看出来,他们询问国外玩家除了孙悟空以外还有哪些《西游记》的角色,这样的互动反映出了他们对于整个故事和调性的接受程度。
另一款成功例子是重叙事的角色扮演游戏《奇唤士》,它使用波兰历史作为背景,并以拉斯普京作为文化锚点。这不仅为全世界玩家提供了一致的情感共鸣,也极大地增强了游戏在国际上的吸引力。
当然,不所有知名角色都能成为有效的锚点,如欧洲玩家对英雄无敌系列中的龙翅膀尺寸有严格要求,一款国内厂商开发的手游因为翼骑兵装扮美少女设计而遭遇争议。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目标市场,对现有的认知产生冲突或违和感,从而影响了结果。
因此,要想让传统文化元素吸引海外玩家,就需要谨慎选择那些既熟悉又不会形成根深蒂固影响的心理结触点 —— 就像《西游记》给予《黑神话:悟空》的支持一样。而不是像孔子这样的人物,因为他虽然有一定知名度,但却无法激起年轻人内心的情感共鸣。
总结来说,本地化虽然重要,但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找到连接中国文化与海外玩家的那个节点——通过将本土元素融入到适合国际市场的小众或特定主题中,以此营造差异性吸引更多用户。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宫廷题材的手游尽管本土化处理得当,却因缺乏深层次联系导致失败的情况发生,以及其他成功案例如Kings Choice和Fate of the Empress等,以其独特方式融合两者的元素,为用户带来新的体验。此外,还有友谊时光的一款古风宫廷手球娱乐类型的手球娱乐项目,在圣诞节期间结合古香古色闺房加上圣诞树营造噱头,同时剧情再徐徐展开,这样即使对中华节日不了解的大型城市国家观众也能识别其中浪漫氛围,并且快速接纳其他较为陌生的中文元素背景下进行的人物活动过程。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修仙网文还是宫廷题材方面,只要能够准确把握并利用这些已建立起来的心理共鸣,将它们巧妙融入到产品中,就会迎来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