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ChinaJoy期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达到了85.5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24%。此外,海外手游大盘下载量也呈现出止跌回升的趋势,而中国已成为全球手游市场最大的生产国。此外,主机游戏市场实销收入7.97亿美元,上涨6.6%。国内许多大型主机游戏正凭借其高制作水平走向国际市场寻求投资和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出海”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轻度、中重度的手游厂商还是主机、PC游戏开发团队,都在讨论如何进入海外市场。而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更侧重于用中国文化来打造差异性。
那么,我们如何将中国文化带入到海外呢?什么样的中国文化最能吸引海外玩家,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曾与前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雇员、现11 Bit Studios亚太地区市场营销负责人Damian Jaskowski以及多位游戏制作人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Damian Jaskowski一直强调:要想让文化产品成功输出到海外,就需要抓住“锚点”。所谓“锚点”,就是能迅速引起不同区域玩家的关注和好奇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名词、一个角色、一段传说或者一种印象。
例如,《黑神话:悟空》就抓住了“西游记”的这一文化锚点。按照常理,一些人可能会以为核心是孙悟空,但实际上,大部分玩家不会把《西游记》的孙悟空与日本漫画中的孙悟空联系起来。这背后的原因是,在大量《西游记》主题影视作品中,“西游记”已经成为了一种熟悉的背景元素,对于一些国家的玩家来说,他们对《西游记》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这对于《黑神话:悟空》来说也是有利的,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我们想要使用传统文化作为噱头时,我们需要注意它是否已经在海外形成了固有印象。如果不想抛弃这些根深蒂固影响,那么我们就得更加谨慎地寻找那些既熟悉又没有形成根深蒂固影响力的元素作为锚点——比如像《黑神话:悟空》那样使用“西游记”。
当然,并不是所有知名角色都可以作为锚点。在欧洲,一款国内厂商开发的手游因翼骑兵装扮美少女角色的设计而遭遇争议。虽然设计师们考虑到了目标玩家的喜好并且特意选择了符合欧洲各国风格,但由于翼骑兵是一种流行但严肃的主题,与美少女形象相去甚远,因此这款手 游未能获得预期效果。
因此,要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我们需要找到连接中国文化与海外玩家认知之间那个共同点。这意味着我们仍然要区分开“本地化”和“-cultural anchor”。本地化解决的是语言和表面的问题,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融合核心价值观,让它们成为差异性的一部分,从而吸引用户参与到我们的故事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