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一篇关于刘嘉玲天猫卖酒的文章,险些演变成一些业内人士的宣泄口,总结起来大部分吐槽的观点就是:这圈都这么难做了,你们还来凑什么热闹啊?连酒都不懂你 sells啥酒啊?有钱了不起啊,看你能撑多久?
国外明星也卖酒并不稀罕事,从好莱坞大导演科波拉到大明星皮特和朱莉夫妇、约翰尼德普,在国外其实已经司空见惯。二战后才迅速崛起的美国加州葡萄酒市场,更有不少明星名人活跃其中,明星其实对葡萄酒市场发展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记得我们当年WSET四级的论文就是关于名人和葡萄wine的问题,也因此查了大量国外名人对葡萄wine市场影响的资料,得到的反馈正面远大于负面。“小众”的进口葡萄wine市场虽然也有二十年历史,但一直属于小众市场,不用说占总人口比例,即使跟白wine、红winet market相比受众也有很大差距。我不想讨论个中原因,更想讨论这种情况对行业的大影响。
狭窄消费群体迫使商家拼命保护自己客户资源,加上近三年market低迷造成保守心理恶性循环。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经营的小商家都谨慎守着自己的一亩地三分地,无暇投入精力开拓market。
在这样的时期,有些业内人士看到刘嘉玲这样一位影视界巨擘进入这个领域,他们感到忧虑,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挑战,是对于现状的一个质疑。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一个转机点,是一种机会。在过去十多年的进口葡萄wine market,一直停留在两头粗中间细的情况下,我们错过了扩展消费群体的大好时机。
每家商家进入这行之初都看中了十几亿人口的大潜力,但发现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后马上就会老老实实保守起来。为什么不能让那些粉丝成为我们的推广者呢?如果成功带动更多人喝葡萄wine,那么这个行业就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如果能够真正突破瓶颈,不需要故步自封、自以为是,更不需要互相吹捧、相互排挤,那么我们可以期待更好的未来。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这个行业缺少精英。这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或智慧,而是由于资金沉淀有限,使得吸引人才变得困难。而有些“冤大头”只喜欢拿廉价产品赚暴利,这给整个行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应该只是抱怨,要敢于改变现状,只有敞开怀抱,拥抱世界才能避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