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跨过加朗波尔多河的皮埃尔桥,脚下的路已被历史的足迹深深印刻。这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从公元前300年起,就有凯尔特人在此建立了定居点,他们称之为布迪格乐。在罗马时期,这里成为了铅和锡贸易中心,并且一度成为罗马阿基坦省的首都。但随着时间流逝,它也遭受了东德破坏者、西哥特人和法兰克人的攻击。
12世纪中叶,当阿基坦的埃莉诺与亨利·金雀花王朝伯爵结婚后,波尔多便沦为英国统治之下。在这个所谓“英国时代”,这座城市逐渐闻名于葡萄酒生产与出口业,而到了14世纪后半叶,被黑王子爱德华定位为他的首都。
然而,最终,英国对波尔多的控制力度逐渐减弱。百年战争结束后,它又回归到了法国统治之下。1462年,这座城市恢复了主权,而路易十四则在这里设立议会。不过直到16世纪至17世纪,此城才重新焕发其重要性。当1653年法国王国吞并这座城市时,其地位再次上升。
18世纪是波尔多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它不仅作为拿破仑三世统治下的巴黎现代化的一面,而且其葡萄酒贸易也拓展到了世界各地,包括西印度群岛。不过,与许多其他法国城市一样,在18世纪末及随后的恐怖年代中,波尔多也遭受了严重打击。
直到19世纪,这座城市才开始重建商业和工业中心的地位。而1855年的葡萄酒分类系统,则是巩固了波尔多名声的一个里程碑。此外,在1870年的普鲁士战争期间,以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国入侵巴黎,法国政府曾几次将首都迁移至此地。
近代早期,我注意到市政长雅克·查班·德拉斯自1947年担任该职务长达四十八年,是该市最久任市长之一。而今天,我看到一个努力修复历史建筑与地标的小镇,同时仍然是一个重要文化中心,以及世界知名葡萄酒种植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