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进口食品包括葡萄酒都必须在外包装上标有中文?最近,《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广州市民买进口虾包装上没中文 获10倍赔偿》的文章,这篇文章对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和食品知识的普及产生了显著影响。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广州市民谭先生,在华润万家超市购买了四盒进口的“阿根廷红虾”,总共花费了1,272元。之后,谭先生将华润万家公司告上了法庭,他认为这些虾没有按照规定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有中文,并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最终,法官判决谭先生胜诉,并要求超市退还货款并支付十倍赔偿共计12,720元。
根据《食品安全法》,所有预包装的进口食品都必须附带中文标签和说明书。如果不符合这一要求,就被视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进口或销售。这同样适用于葡萄酒。许多自称是“进口葡萄酒”的产品,其瓶身上却找不到中文标签,这些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或者通过非正当渠道进入市场。
通常情况下,通过正当渠道来的葡萄酒会在瓶身上印有两种标签:正面可以是原产国官方语言或国际通用语言,而背面则需要贴上满足中国市场流通要求的中文标签。这就是所谓的中文背标。即使原有的外文背标存在,也不能忽略加盖此类信息,只需保留原有的同时再加盖一个包含全部必要信息(如净含量、酒精度、原料、灌装时间等)的中文背板。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有无英文或其他文字背景图案并不重要,但如果只有英文而没有汉字,那么他们就很难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葡萄酒,更何况不同国家和地区还有不同的法律体系与风格,使得选择更加困难。而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品质和特性,所以这样的规定非常必要。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海关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具体规定,即必须列出净含量、灌装日期、生产商名称以及储存条件等信息。此外,一些品牌也会提供更多细节,如酿造年份、保质期以及葡萄品种等,以便于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