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滇越铁路车站的“滇越铁路酒吧间”就是这个时候的产物。
虽名为酒吧,实际上它还出售咖啡,这种做法正来源于法国,法国咖啡馆的特点正是咖啡馆和小酒馆的混合产物。
这还只是日后蒙自咖啡流行的开端。1938年,北大、清华和南开组成了赫赫有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南迁至昆明,由于校舍紧张,就把文学院与法学院迁于蒙自。当时闻一多、陈寅恪、陈岱孙、钱穆、吴宓、郑天挺等著名学者,都住在蒙自南湖边的哥胪士酒店。
由流落到此的越南侨民开设的“南美咖啡馆”是联大学生最喜欢光顾的咖啡馆之一,据说当年有个越南少女在此弹奏独弦琴,曾引来了不少崇拜者。1949年,成立,茱苦拉的村民还依然在种着咖啡,喝着咖啡。那时,一斤咖啡可以换两斤盐,于是村长李福生发动村民大面积种植咖啡,最多时咖啡树多达60多亩。
但除了拿去换盐,以及供给宾川太和农场外,茱苦拉就不再为外人所知。
1950年代, 爱国华侨梁金山回到家乡,希望大力推广咖啡种植,他还从南亚引进了新的咖啡苗。在他的财力支持下,云南技术人员培育出了高产的潞江坝小粒咖啡,他还将自己出产的咖啡样品寄送给他的老朋友何香凝,后者收到后回信:“咖啡味道极好,蒙你的盛情款待,十分感谢。”
在1950年代中期,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一度达4000公顷。遗憾的是,19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破裂,4000亩咖啡园被人为搁荒或改种了其他农作物。
直到“”结束,整个云南只有滇缅公路路边,或者农家的庭院,还能看到咖啡树影子。偏僻的茱古拉村因为地理原因,传教士种下的咖啡树,有24棵得以保存。
这些咖啡树苗一直在静静沉睡,等待着唤醒它们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末, 一批跨国集团进驻云南,终于复苏了云南咖啡种植,至1997年末,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800公顷,产量占全国的83%。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小小云南咖啡豆就是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