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做茶,我一直都是跟着感觉走;可以这么做的时候就这么做,一定要坚决,有些茶品制作的机会很短暂;有意思的茶更不是想做就能做。天时、地利、人和,协调好了,出好东西的可能性会略大一点。今年的光午(弯弓)、子归(弯弓河)常规产品,带着一丝遗憾、又是可以预料到的情况下结束,只是没想过是在茶季。
子归(弯弓河)分家即是分茶地,这个在茶山是很正常的现象,只是有些茶客不知道、茶商不在意,以为只是茶没选好、工没做好,忽略了茶地。几年前的凤凰窝知道了“恶X竞争”的可怕,弯弓河我之前做的有六片地,从2017开始,想着的就是能做多久做多久,毕竟这样丰富的茶地自然会带来更丰富的口感;匀堆的量大了,哪怕当下口感差一点,未来也许会更好,对于客户而言,品质也是稳定的。
在决定做的时候就知道会面对分家分茶地这个事,去年更加有这种预感,还好如藏已经完成。茶山纪实:用脚步丈量每一片弯弓河茶地的分界线 追溯如藏的每一块茶地如藏不可复制的一款小众茶一家人闹矛盾,出发点还是“树”,鲜叶采回来了,看脸色也是没心情好好做了,所以今年我就只能随便选天气做一下。今年春茶的弯弓河先做了4月3日采摘的鲜叶,4月4日一天晒干;又挑选了10号以后的茶做了一点一起匀堆。今年的这款茶可能会显得单一,也可能滋味更直接让人讨喜,也会有老客户觉得丰富度差一点。
丰富度、稳定性像前几年那么稳定的弯弓河茶,越来越难出现了。
以后的弯弓河怎么做,等着今年分家的事划分好了再说。从2017-2021做到稳定,知足了。
光午(弯弓)这个茶今年做的不太好,一是因为疫情,工人少,找到的仅有的工人也是工价高,采摘费就是22元/kg的鲜叶,所以怎么采的大家就能想象了。采得不好,自然加工难度也会陡增。二是天气,前期看着发芽漂亮,结果雨水不断,明白的讲,今年的版纳茶区的茶真的比往年水汽重,想做出去年的平均水准都得挑天气。三是加工环境,朋友把原来初制所在去年底推了重建,已经最快的进度,我也尽量把盖房子要用的钱提前付了,加工条件目前只能如此,下半年再逐步完善,明年会更好。采茶的那天,带朋友的小孩徒步进弯弓茶地,出了一身汗挺舒服,今年的茶树发芽是真漂亮,4号的时候还有很多才冒出来很短。今年的茶目前目前(文章写于12日)只挑选做了4月4日采摘的160kg鲜叶,11个工人采摘,4月5日晒干后我就把茶拉去普文了,易武实在没工人挑黄片。还好日子挑的不错,只是在人工方面影响有不足之处。
反正2022茶叶应该是不怎么好卖,我又犯太岁,就不去折腾了,简简单单的先度过今年。珍惜能有机会做好茶的岁月,错过了还是能买到茶,但做不出“理想中的茶”。-----------------end-----------------
茶山纪实一些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今年的弯弓茶不足之处还请多一分理解
0